配资平台排行榜 定期变化是婴幼儿睡眠的常态,提前掌握这个规律,才能处变不惊
而那些有肺结节的人同样需要根据结节的性质、大小、发展速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。
婴幼儿睡眠经常会成为育儿路上的拦路虎,很多家长都会被睡觉折磨的精疲力尽。
现在回看婴幼儿睡眠这个事情,大概只有三种家长能轻松拿捏:
第一种是运气好的,生了一个省心的天使宝宝,吃完放到床上就睡,六个月就能睡整觉。
第二种是提前做了功课,学习了婴幼儿睡眠的基础知识,掌握了睡眠与觉醒规律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第三种是被头胎虐过,总结失败经验后,用在二胎身上。
第一种可遇不可求,第三种不提倡(毕竟很多人一胎都不愿意生了),第二种还是可以推广一下的。
我的经验是:别小看婴幼儿睡眠,但也别过度关注,大体上的睡眠觉醒规律掌握一定要掌握清楚。
掌握睡眠与觉醒规律的好处在于:
1、能够精准预判孩子下个月龄段会出现什么睡眠变化,不会被变化打个措手不及。
2、能够判断出孩子的睡眠变化是一个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,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,避免矫枉过正。
3、能够平淡地看待各种睡眠现象,减少哄睡焦虑和养育压力。
这篇文章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孩子从0到3岁之间的睡眠与觉醒大规律。
看完以后,你就能在脑海中快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、清晰的发展脉络。
对于孩子的睡眠做到心中有道,至于那些睡眠问题的解决之术,都得在道的前提下推进。
0-3岁孩子的睡眠与觉醒规律
先贴一张《法伯睡眠宝典》里的参考图,能够直观看到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变化。
0-3个月
这3个月,我们也叫新生儿阶段,相对来说是比较省心的,主要的睡眠与觉醒规律是:
◆新生儿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吃和睡上,我们常说的“睡了吃、吃了睡”就是这个阶段。
◆0-3个月的婴儿,每日睡眠总量在14-17个小时之间,出生头几天的睡眠总时长可达到16个小时。
◆因为新生儿没有形成昼夜节律,所以这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是按照白天睡多久,晚上睡多久来区分的,而是被划分为6-7个“睡眠-觉醒”阶段,排布在一天中。
◆清醒时间也是因娃而异,有的孩子能清醒1个小时,有的孩子只能清醒30-45分钟。
◆在婴儿出生头一个月内,睡眠规律非常混乱,啥时候睡、啥时候醒没个定数,睡眠时间也是长短不一的。
◆小觉的次数可能会在第2、3个月初步形成一些规律,有的娃睡4次,有的娃睡5次,熟悉婴儿的家长基本能预判出孩子什么时候会犯困。
◆这个阶段的小睡短、夜醒、落地醒、睡觉一惊一乍都是正常的情况,这是生存机制的设定,不能视作“睡眠问题”。
而闹觉、抱睡、奶睡则是可以提前干预的。
我们这个阶段不应该追求自主入睡、延长小觉,应着手于:
◆熟练辨认睡眠信号避免闹觉
◆创造合理的睡眠环境助力孩子形成昼夜节律
◆多样化哄睡,比如5S安抚法、拍睡、电动摇篮、不同人哄睡、避免孩子建立单一、顽固的睡眠联想
◆多抚触按摩、多俯趴促进大脑神经发育,抑制原始反射,帮助宝宝提高身体控制能力,应对之后的大运动倒退期。
4-8个月
这个阶段的婴儿昼夜节律基本形成,大部分睡眠时间集中在了夜间,白天睡眠则是小觉。
◆一天的睡眠总时长在14-15个小时,小觉的次数由原来的4、5次逐渐向3次固定,分别是晨觉(早上8、9点左右)、午觉(中午12、13点左右)、黄昏觉(下午17点、18点左右)。
◆清醒的时长在1.5-3个小时之间,至于具体是几个小时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点数,我们得自己观察。
◆理论上夜间清醒的次数大约是2次,时间点也相对固定,但实际上很多孩子夜醒的次数远远多于2次,因为这个阶段有大运动倒退、并觉、奶睡、抱睡等因素的影响。
◆这个阶段的睡眠问题会集中出现,包括:小睡短、小睡混乱、抱睡、落地醒、奶睡、夜醒频繁、闹觉。
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!并不是个例,而是普遍现象!
绝大多数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都能形成固定的睡眠规律,如果没有形成,那基本就是无规则养育的原因。
我们对孩子睡眠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:
◆尽快帮助孩子完成并觉,形成规律的三觉模式,固定夜间入睡时间
◆建立规律、固定的夜间入睡流程
◆需要戒除奶睡的妈妈开始着手做吃睡分离
◆学会辨认孩子是否真的清醒以及是否需要接觉
◆多玩感官游戏、多翻身、多俯趴、多玩内耳前庭游戏,帮助宝宝继续完善大脑神经发育。
4-6个月比较难熬,切记不要期待一下子解决完所有的睡眠问题,很容易失败,让妈妈压力倍增。
9-12个月
孩子的睡眠在这个阶段有了质的飞跃,但差异也会很大。
◆有的已经不需要夜奶,睡一整晚,有的依旧夜醒频繁,有的能自主入睡,有的还得继续奶睡抱睡。
◆有的取消了黄昏觉,小觉次数由3次减少到2次,有的则继续维持3次小觉。
我们要接受这个差异,不要对标其他孩子,容易把自己搞焦虑。
◆这个阶段每天的睡眠总时长是14-15个小时左右,其中夜晚能睡到10-12个小时。
◆很多进入爬行期的孩子还会经历大运动倒退期,直接影响夜醒次数。
◆抱睡和落地醒会在这个阶段得到好转,但是依赖奶睡的情况不会自动减弱,由此带来的小睡短、夜醒频繁也不会减弱。
◆同时,还会出现晚间入睡时间推迟的情况,因为孩子越来越大了,更喜欢玩,抗拒早睡。
这个阶段我们的培养重点应落在:
◆继续坚持睡前固定流程,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,避免晚睡
◆着手戒除奶睡,有意识引入其他安抚方式,详情可见这篇文章再顽固的奶睡都能无痛戒除,超简单的2个步骤,坚持1个月就能见效(如果不想戒除奶睡,那就可以再推后推后,不过也要相应承担小睡短、夜醒的代价)
◆发展大运动,保证运动量,顺利度过爬行期睡眠倒退
13-24个月
1岁以后的孩子,睡眠能力明显提高了很多,这个阶段抱睡、落地醒、基本都会消失了,家长也不会存在抓不到睡眠信号的情况。
但早醒、奶睡、小睡短、夜醒、晚睡、夜惊这几个睡眠问题依然会出现。
◆孩子一天的睡眠总时长是13-14个小时,其中夜间要睡11个小时左右。
◆白天小觉已经减少为1次午觉,大概在中午一点左右入睡,睡2个小时左右,少部分孩子可能还是保持上午、下午2次小觉,因娃而异。
这个阶段我们对睡眠的培养重点应落在:
◆继续保持规律作息,尤其是夜间入睡的流程要坚持,为日后按时睡觉、睡前阅读、自主入睡打基础。
◆戒除奶睡的难度降低,可以在这个阶段告别奶睡,一觉到天亮。
到孩子2岁以后,其大脑、身体硬件越来越完善,导致睡不好的生理因素会减少。
“养育习惯”则会成为睡眠问题的决定性因素,比如没有睡前流程导致的晚上不睡、早上不醒。
3岁之后的孩子,有一些会停止睡午觉,夜间睡眠时长可以达到11个小时,有的孩子则会保留午睡,但也会减少夜间睡眠时长。
此时,曾经困扰我们的奶睡、抱睡、落地醒、夜醒、小睡短都已成为过去,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。
然而,睡眠问题会彻底消失吗?
并不会,如果我们养育习惯不好,比如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规则配资平台排行榜,孩子依然会出现“晚睡晚起、作息混乱”的睡眠问题。